深入红色研学 贴近现代科技 走进非遗课堂 ——三项社会教育游学项目通过学分银行认证

发布者:祝珊珊发布时间:2021-11-29浏览次数:947

为贯彻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精神,助推三类教育融合发展,落实社会服务工程,通过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服务加强系统联系,促进游学项目的规范化建设,应苏州开放大学和游学项目承建单位的申请,自2021年10月24日至11月24日,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协同社会教育处、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组织专家工作组对苏州地区申请认证的三项游学项目开展认证。游学项目认证专家工作组由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夏燕靖,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兆元,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小洋,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王应海,江苏省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研究员魏巨龙,江苏开放大学原组织部部长卢福毅组成。

根据《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工作流程》(苏开大(苏城院)学银〔2021〕15号)文件要求,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发布非学历教育成果认证指南(2021版),面向各游学项目,围绕目标定位、考核评价、学习内容、质量控制、支持服务、师资队伍六个维度收集材料并逐一进行初步审核,沟通专家意见,统一认证评价尺度。专家工作组在材料审核的基础上,于11月22-24日赴现场实地考察游学线路,听取各项目负责人现场汇报,查阅相关文件和建设资料,客观公正地评价各项目的优势和短板,并对各项目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给出了建设性建议。经集中评议,“沙家浜红绿新学堂”、“工业游学”、“木渎古韵风情”项目均顺利通过认证,学习者通过任一项目学习取得的成果,均可认证为12学时,可存储在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网络服务平台并可在线打印成果认证报告。

“沙家浜红绿新学堂”、“工业游学”、“木渎古韵风情”均系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立项的省级游学项目。此次认证工作的开展,确认了“沙家浜红绿新学堂”、“工业游学”、“木渎古韵风情”游学项目在内容编排、学习要求、师资队伍等方面达到的资质水平,可以对接的学历教育课程教学单元或环节,深化探索将红色研学、科技游学、非遗课堂等社会教育项目纳入学分银行成果服务范畴,对推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三类教育融合发展以及助力提升社会教育游学项目规范建设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文: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邵文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