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021年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合作联盟工作会议在线召开。教育部考试中心科研发展处副处长王海东、江苏省教育厅语言文字与继续教育处处长沈晓冬、江苏开放大学副校长吴忠宁及学分银行合作联盟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主任张璇主持。
吴忠宁副校长代表江苏开放大学向各位参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向在本次会议上分享工作经验的各位联盟单位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江苏开放大学始终自觉地把建设学分银行,推进全民学习作为重要的使命担当。建设学分银行作为重要的教育改革课题和创新战略,离不开伙伴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本次联盟工作会议旨在搭建交流的平台,共享成功的经验,加深彼此的联系,促进认识的深化,推动合作的深入。
沈晓冬处长充分肯定了我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成绩,比如研制的学习成果框架及一项基于职业的成果认定标准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培训基金会出版的《2019年全球地区和国家资格框架清单第二卷:国家和地区案例》;与行业合作开发的职业能力等级标准作为江苏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发布的全国第一份《中国学分银行建设进展调查报告》获得权威专家认可;建成了人机交互展示实体中心,开展了多项游学项目认证;已有用户182万,存入学习成果1120万条;还承担了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任务,组织制定学历教育四个专业的学习成果认定转换标准体系,存储的数据也成为长三角地区依托国家政务平台开展“一网通办”的应用场景之一。他提到积极推动学分银行建设,是构建我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214家学分银行合作联盟是学分银行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指出学分银行建设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学分银行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完善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共建共享上下功夫;在强化信息系统建设、优化服务功能、提高管理质量上下功夫;在形成江苏特色上下功夫。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
会上,教育部考试中心科研发展处副处长王海东研究员为与会人员做了《我国学分银行探索的总体进展与未来方向》的专题分享,从概念与背景出发追溯我国学分银行探索的总体进展,剖析主要问题与未来走向。他指出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崛起,教育渠道更加多样化,亟需传统教育体系向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转型,十年来学分银行探索如星火燎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格局性变化,但未来仍任重道远。
会议还特邀学分银行合作联盟中高校典型代表开展学分认定与转换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来自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吴荣、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戚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颖、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尹昭辉、扬州市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黄瑞、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崔平分别结合本单位的实践探索,交流各校在公共考试、权威证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学分认定与转换方面的多样化尝试与成效,为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进一步优化服务联盟单位、提高管理质量提供了宝贵经验。
最后,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副处长尔宝库围绕基本情况、制度建设、体系建设及合作拓展、研究工作、标准建设与实践、“长三角”学分银行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学分银行工作进展情况,并汇报了后期工作思路。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合作联盟于2016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在省教育厅指导下,促进学习成果质量标准和学习成果名录的不断完善,逐步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模式。截止到2021年11月,学分银行合作联盟理事会依据相应的规范和流程对加盟机构审核,开放系统外新有170家机构成为联盟正式成员,至此学分银行合作联盟机构已达214家,涉及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院校、行业企业、协会学会等机构。
合作联盟组织的不断壮大,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联盟成员之间学习成果的互认,助推学分银行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
(图: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尔宝库/文: 祝珊珊)